头文件模板

省级动态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改革进展报告

发表时间:2017-06-06    点击次数:24

2014年我校被教育部列为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改革单位以来,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在学校、学院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成效初显。现总结如下:

一、   工作思路

由学校统一部署,按照总体规划,坚持质量,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分步实施,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总体思路,以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为抓手,以立项示范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为切入点,充分调动老师和研究生两大主体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研、用”有机结合,边试点示范、边总结完善,全面推动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   政策保障

1.成立以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副校长为组长、研究生院及各学院分管研究生教育的院领导为成员的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改革领导小组,为课程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2.设立研究生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为课程建设提供经费保障。2015年投入70万元用于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建设。2016年投入50万元用于研究生精品课程项目资助。

    3.完善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办法,为课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制定了《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管理办法》(湘农大[2014]45号),修订了《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研究生课程教学与考核管理规定》(湘农大[2015]41号),明确将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作为职称评定的硬性指标,将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作为岗位聘任和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   基本情况

1.适时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一是分类重构课程体系。根据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遵循研究生培养规律,2015年学校全面修订了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研究生按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相结合的原则重新构建了符合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即公共基础课程+一级学科核心课程+二级学科特色课程+学科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型研究生课程体系则突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

 

1几种不同类型的学术型研究生课程模式


 

二是改革基础英语教学模式。减少课程学时数,将学术型硕士生基础英语学时由120学时降到100学时,博士生基础英语学时由90学时降到60学时;取消了学术硕士生基础英语分级教学模式,调整基础英语教学内容,强化了研究生英语的应用能力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基础英语主要分为读写课和听说课。读写课教学重点是以“读”带“写”,增加以主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基础翻译和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的讲授和实践。听说课以“听”、“说”并重,教学重点是以“听”促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博士生的基础英语主要分为写译课和听说课。写译课的教学重点是一般议论文写作,学术论文和摘要写作;基本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摘要翻译及学术资料翻译。听说课的教学重点是内容涉及较为广泛的日常谈话,学术交流或访谈,时事新闻。

2.实施项目化管理,推进课程改革

改革后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按照分层分类、立项申报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建设。在原来校级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基础上,2015年和2016年学校投入90万元立项建设了两批校级研究生示范课程、全英文课程、研究生教材建设、专业学位案例库建设以及围绕课程建设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在申请人自主申报、院系主管领导审查推荐的基础上,研究生院组织专家评审立项,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改进、配套教材建设、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等方面作为主要建设目标。除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周期为2年外,其余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为确保研究效果,经费分两次划拨,立项拨50%,中期检查合格后拨50%。在项目验收后,如果反响效果很好,学校追加一定的奖励经费。

 

近两年校级研究生课程建设立项情况统计


 

3.参与课题研究,加强课程建设

20159月,中国农业大学牵头联合10所农业院校共同申报《基于学生问卷调查的农林高校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价机制研究》,项目获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重点课题,我校是10所参与单位之一。课题自201511月立项以来,中国农大多次召集课题组成员召开专题研讨会,跟踪各子课题的研究进展。项目以随机取样的方式对本校低年级研究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涉及18个学院的8个学科门类、22个一级学科的在校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835份,回收问卷528份,回收率63.23%;有效问卷505份,有效率95.64%。从课程学习投入度、课程体验与评价、学院环境支持度、学业收获水平、课程学习满意度五个维度进行研究。每个项目采用5等级评分设计,并使用SPSS21.0EXCEl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通过调查研究,比较全面地了解我校研究生课程质量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改革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4.制订了符合国际联合培养双学位硕士特色的全英文课程体系

适时修订与波兰波弗洛茨瓦夫环境与生命科学大学联合培养风景园林硕士生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根据联合培养的特点,突出两校风景园林教学特色,开设了专业必修课7门、专业选修课8门(84)、基础选修课5门(52)、实践课程1门、网络课程3门、讨论课3门,课程全部采用英文教学。其中由波兰E.Szopińska J.Markowska教师主讲的“城市的dendroflora”和由我校的尹建强教授主讲的“绘画技巧”两门网络课程,在线E-learning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效果深受双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欢迎。

 

2风景园林学联合培养硕士课程体系设置


 

5. 强化教学相长,促进主体参与

课堂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主阵地,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是实现研究生课程功能的必要途径。本次教学改革力求做到强化教学相长,激发活力课堂,促进学生主体参与。注重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新精神。在本次研究生课程改革中,除了优化教学内容、精炼教学目标、强化师生主体外,同时改革了教学方法,针对以往研究生教学的弊端,学校积极倡导和推广使用问题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方法。例如,我校MBA专业学位与湖南省农商行、湖南省农业集团等知名企业联合开展了多期移动课堂,有助于同学们详细了解企业基本概况、组织架构、核心战略以及市场开拓发展的情况,通过移动课堂的实践学习,学员们对企业战略定位、科学管理和产品营销有了更加深入更直观的认识,极大调动了学员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6.创新管理机制,健全监督评价体系

一是严把2015版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质量关。严格按照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相对稳定和较为详细、系统地教学大纲,研究生院组织相关专家对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审定,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大纲要求重新修改审定。二是开展研究生网上评教的教学评价活动。研究生通过网络平台对教师上课情况、授课效果进行打分并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评教信息,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督促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进一步规范了研究生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三是构建了由教学督导巡视检查、研究生院全面督查、教师互评互促、学生评教的“多位一体”的课程质量监控体系。学校督导处定期组织研究生教育督导专家对全校所开课程进行随机抽查,尤其是加大新任研究生任课教师以及新开课程的教学检查跟踪力度,检查结果作为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     取得的成效

1.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从学生的视角思考课程建设,形成了“顶层设计、学科重视、执行有序、制度保障”衔接紧密的课程管理体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了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避免“因人设课”的现象,符合当前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的课程体系需求。

2.通过试点改革,全校师生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引起了高度重视,一方面使广大师生更加关注和重视研究生教学,98%以上的任课教师能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开展研究生教学工作,随意停课调课现象得到遏制;另一方面在教学队伍青黄不接状况和扩招后教学滑坡的情况下,鼓励了一大批教师投入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和建设,提高了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有了较大提高,促进了教与学、学与研的良性发展。

3. 通过构建国际化风景园林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教学体系,探索出跨国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模式和新途径。随着风景园林学跨国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开展,加强了我校的国际合作,建立了国际化师资队伍,促进教师国际化的交流程度,实现国内外导师对国际学生的联合指导;建立了国内外的学生实践基地,深入了解不同国度的市场、人才需求情况。同时,专业培育了一批已毕业的优秀国际化应用人才,其中1人获得湖南省外国留学生奖学金;1人获得移民资格,在德国从事风景园林专业工作;2位正在申请继续攻读对方学校的博士研究生,所有参与跨国培养的研究生,不仅系统的学习了中国和欧洲风景园林知识体系,而且在语言综合运用方面能力提升明显。

4. 专业学位案例式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得到了兄弟院校的高度认可和推广。

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推广案例教学,教师和老师积极进行案例采编和制作,在第三届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2015)全国总决赛中,我校MBA代表队荣获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季军;2014由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发起的“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评选活动中,我校商学院易朝辉教授的“远道而来的巴马香猪路在何方?”MBA案例成功入选“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富硒贡菊:黄金龙的创业之路”案例进入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公共管理法学院的李燕凌教授主编的“猪漂黄浦江的痛与思”案例以及陈叶兰教授主编的“‘上访妈妈’唐慧诉永州市劳教委行政赔偿案”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案例库。

2015-2016年期间,通过实地调研,我校MPA教育中心的师生共同制作案例24个,成功投稿中国专业学位案例库,入库评审正在进行中。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王薇老师20164月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的第一期农业专业学位案例教学与写作师资培训会上,作为唯一地方农业院校代表做主题发言,推广我校专业学位案例教学改革。201612月,在集美大学举行的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交流研讨会“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专题分会场做主题报告,从案例采编、制作与使用几个层面探讨专业案例教学改革问题。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改革重点

通过两年来的改革试点,我校的研究生课程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改革永远在路上,任重而道远。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本、硕、博课程没有完全打通,存在课程重复设置现象;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不够,跨学科设置课程和灵活选课机制有待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类课程与企业结合不紧密;课程资源配置不足和教师教学水平不平衡制约了网络课程和全英文课程的建设水平等。因此,根据学校课程建设改革工作开展情况,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设定的目标为努力方向,我校研究生课程建设改革下一步工作重点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规范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分类培养目标要求,学术型研究生课程设置一级学科为基础,鼓励学科交叉,打破学科壁垒,努力构建以动物学科、植物学科、管理学科等学科群为单位,建设一批“基础性、主导性、关键性和前沿性”核心课程,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需求,加大方向选修课比重。以南方粮油中心人才培养改革为试点,实现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贯通;改变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中课程体系侧重系统理论知识构建,增设实践类课程,聘用一批行业专家担任研究生课程,资助任课教师探索教学实践;完善研究生班讨论课程授课方式。专业型研究生课程建设继续以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重点,大力引进或培育企业技术课程,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实训环节,抓好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和实践基地建设。

2.积极推进全英文课程建设

做好与波兰弗洛茨瓦夫环境与生命科学大学联合培养风景园林学、园艺、畜牧领域硕士项目,积极构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新机制,不断探索完善适合两国研究生并具有两国学科特色的课程;鼓励优势学科积极创造条件,引进由海外知名教授主导的全英文课程模块,实现校内全英文课程体系的共享;鼓励在读研究生通过多种方式参加合作培养、访学研究、国际会议和短期交流,拓宽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提高把握学术前沿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3.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坚持引用与培养相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制定系列优惠政策,从国外以及国内知名高校积极引用高层次人才;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积极支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及改革和科研活动,逐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进一步深化教师薪酬制度改革,提高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在教师薪酬结构中,特别是绩效工资分配中的比重。加大教师对承担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力度。对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完善制度体系,强化政策措施,引导和要求教师潜心研究教学、认真教书育人。建设教学交流和教学技能培训平台,有计划地开展经验交流与培训活动。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20173

 

 

 

你可能感兴趣的

尾文件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