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文件模板

省级动态

湖南科技大学2014-2016年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总结报告

发表时间:2017-06-06    点击次数:25

 

一、建设思路与目标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按照培养目标和学位授予要求,构建符合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健全课程管理机制,改进课程教学,完善课程考核制度,加强课程教学管理与监督,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保证课程“合格化”,建设一批“优质化”课程,培育“精品化”课程,逐级推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主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二、组织机构与制度保障

研究生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是培养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自获批国家教育部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单位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课程建设工作,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确保研究生课程建设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1.加强领导,为课程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了以主管校长为组长,研究生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院长、知名专家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生总体课程建设方案的设计。研究生院作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论证、立项、建设、验收以及其它日常管理工作。各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领导为副组长、学位点负责人、教授代表等为成员的课程建设工作小组,制订本单位的课程建设方案。

2.规范建设行为,制定课程体系建设系列文件。研制了《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湖南科技大学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科大政发〔201531号)、《湖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科大政发〔201539号)、《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科大政发〔20156号)、《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科大政发〔20157号)等文件,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3.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建立完善课程建设考评体系。组织运行和设置各类项目,支持和奖励研究生教学,建立完善课程建设成果奖励政策,把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工作纳入到学院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考核评价指标权重,提升课程教学工作地位。

  三、工作与成效

自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学校在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实践导向,两翼并举,四个结合”案例教学模式、改革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初步成效。

1.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

1)服务社会需求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学校在充分调研社会需求、研究生诉求、毕业生反馈和学科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湖南科技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科大政发〔201539号)文件要求,启动了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从学校特色、学科特点、学科前沿、社会需求、知识结构、综合素养与能力等方面对培养方案进行整体优化。按照博士、硕士学位及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要求和标准,分层次、分类别构建研究生课程体系。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致力于培养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人才,课程设置注重前沿性与研究性;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课程设置注重综合性与基础性,增加了研究生方法类、学术实践类、研讨类课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致力于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注重先进性、应用性与实践性,加大了实践性课程比重,增加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等内容。

2)增加经费投入,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以开展课程建设试点工作为契机,在年度建设经费投入基础上,学校另投入76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深化研究生课程建设。学校积极组织各项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工作,近两年获批湖南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3项,学校配套研究经费11.5万元。自获批课程建设试点单位以来,学校投入经费81万元开展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立项建设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20项(含硕士专业学位案例库建设研究项目6项),研究生精品课程项目26门,研究生教材(参)建设项目20项,委托研究生教改项目6项。另学校在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投入经费35万元,整体优化培养方案投入经费35万元,专业学位实践环节投入经费10万元学校投入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经费共计达170万元。

3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推进公共课教学改革。政治理论课程改变以往单一的理论讲授方式,采取基础理论学习、专题讲座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硕士研究生英语学分调整为5学分,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减少课程门数。

4引进优质社会资源,推进专业课改革。强化“学科前沿讲座”类和“专业技术前沿讲座”类课程。授课形式由校内外专家和行(企)业专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鼓励各专业与校外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应用、管理专家联合开发课程。要求专业学位各领域至少开发一门以行(企)业专家为主讲教师的实践性课程。

5严格课程审查,完善研究生课程管理。加大课程审查力度,以学科前沿性、社会需求性、可持续发展性为参照,对申请新开设课程进行全面审查,并通过教师资格审核、课前试讲、课中督导、课后反馈的方式充分考察新开设课程的含金量与实用性;完善课程管理,实行课程动态调整与淘汰机制,充分发挥培养指导委员会在课程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对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咨询、监督、指导和评估,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个人自查与学院审查、督导检查与研究生评教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确保课程符合培养需要;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毕业研究生和用人单位参与课程审查,对不适应培养需要的课程或教师,坚决予以调整、淘汰。

6)完善导师管理机制,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建立高校和企事业双导师制度,明确企业导师准入标准,建立企业导师业绩考核制度,切实发挥企业导师在联合培养研究生中的作用。提高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在教师薪酬结构(特别是绩效工资)中的比重,深化教师薪酬制度改革,将承担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的成果、工作量以及质量评价结果列入教师考评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要求。加大对教师承担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等项目的资助力度,对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激励。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通过组织试讲、听课、集体研课、教学比武、教案评审等措施,有计划地开展经验交流与培训活动。定期选送中青年教师外出进修或短期培训,缩短中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周期,为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提供了高素质的教师资源。

通过一系列举措,我校对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实践性明显增强;课程动态调整与淘汰机制进一步完善,2015年度研究生课程共增加81门,删减71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更加规范,在学校组织的2013-2016年度任期的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中,有60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优秀,502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合格,88名不合格或未参加考核的导师从2017年起停止招收硕士研究生新生。

2.推动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

1)搭建高水平的研究生创新平台,鼓励研究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学校积极拓展与科研院所、大型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领域、形式,依托学校55个省部级创新实践平台,引导和鼓励行(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建立与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同时,充分发挥12个省级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示范作用,利用校外优质教育资源,鼓励研究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

2)建立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体系,鼓励研究生与指导教师协同创新。标志我国深海钻机技术从此跻身世界一流的“海牛”号深海多用途钻机项目,就是师生协同创新的典型事例。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系统开发与利用是我校主持、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参与共同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以指导教师万步炎、黄筱军、罗柏文及我校2012级研究生冯帆、何军、曾欣、博士生金永平为代表的师生协同创新团队参与了该项目研究工作并取得重要进展。

3)重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参与研究生学科专业技能竞赛。长期以来,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专业技能竞赛,促进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充分促进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华为杯第十一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荣威新能源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和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竞赛中,我校研究生斩获佳绩,并连续两年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4)着力提高研究生专业服务能力,定期开展暑期科技服务专项活动。2015-2016年学校先后资助“赴湖南省永顺县山地林果-药草-家禽-蚯蚓生态循环型种养经济科技服务团”、“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留守儿童心灵呵护志愿团赴娄底双峰扶贫志愿队”等14项研究生暑期科技服务专项,鼓励研究生到企业、乡镇、社区等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服务专项活动,帮助研究生了解基层需求,缩短认识差距,着力提高研究生的专业服务能力和实践能力。

5)夯实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建设,开拓研究生学术科研视野。学校加大“研究生创新基金”的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研究生热爱科学,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每年举办一次“唯实.创新”研究生学术论坛。同时,结合学科特色,积极承办省级研究生学术论坛、暑期学校和学科院长论坛。2016年学校承办的湖南省土木工程学科院长论坛,受到湖南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社会影响良好。

通过多措并举,促进了我校研究生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以需求为导向组建研究生专业实践团队,加强高校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良好成效。

 3.完善“实践导向,两翼并举,四个结合”案例教学模式

1)坚持教师教育研究生的实践导向。学校继承与发扬教师教育传统、努力形成有个性的办学风格和特色,实施“实践导向,两翼并举,四个结合”的案例教学模式,加强实践型教师的培养,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注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导向课程教学内容;引导研究生参与基础教育服务。

2)重视两翼并举,整合研究生培养资源。学校重视教师专业发展联盟建设,搭建实践型教师培养的校外平台。鼓励研究生参与联盟学校教学改革。为研究生教育搭建高校教师教育与中小学教师培养、教育科学研究、课程资源创生的有效平台,构建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的桥梁。邀请名师进校园,引领教育实践方向。建立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同体,积极整合、优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结合联盟学校开展讲座、教学讨论及各种实践活动。大力加强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等优质实践基地的建设,稳步提升校外实践平台。

3)加强校内平台建设,拓展实践型教师培养的实践渠道。重视研究生基本技能训练,增强专业服务基础教育能力。夯实研究生研究性学习平台,鼓励选题面向教育实践问题。构建研究生校内实践平台,激励研究生深度参与教育实践。

4)注重四个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结合,建立立体培养机制;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结合,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实践能力与服务意识结合,建立双线培养机制;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结合,建立协同发展机制。

4.改革质量评价

1)完善课程督导机制。对研究生教学活动全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监督,完善评价反馈机制,根据《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科大政发〔20156号)和《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科大政发〔20157号)等文件精神,成立了研究生教育督导团和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督导团负责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和培养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咨询和调研,编制了《研究生教育督导简报》12期,为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建设性意见。

2)开展教学测评。每学期末学校组织学生在研究生管理系统中进行教学测评,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所学课程进行评价。2016年度,共计测评公共课41门次,专业课程781门次,其中高分课程为100分,评分最低课程为89分,整体综合平均分为97.7分,参与测评研究生累计达9926人次,教学整体情况优于往年。

3)加强教学检查。在研究生教育中开展教学礼拜活动,每学期学校都对全校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秩序及运行、教学准备、教师上课、学生到课情况等进行检查。2016年度共抽查了19个学院的353门次课程,其中公共课27门次,专业课326门次,平均到课率为98.84%。其中公共课平均到课率为97.82%,专业课平均到课率为99.57%。平均到课率与往年相比,逐年提升。

通过以上措施,学校进一步强化了对研究生教学过程监管,不断健全教学质量监督体系。

 学校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开展近两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探索在路上,任重道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不够,跨学科课程和研究方法类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与行(企)业需求对接的机制不够完善,示范性平台建设力度有待加强,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领域、形式仍需进一步拓展;三是教学方式改革不平衡,对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双语教学等探索有待加强。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20173

 

你可能感兴趣的

尾文件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