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文件模板

省级动态

独辟蹊径、保留真实性和追求艺术性——湖南师范大学黎大志教授谈摄影艺术

发表时间:2017-05-22    点击次数:85

 



 

黎大志:男,1959年出生,湖南临澧人。工学博士,教授,高等教育学博士生导师,摄影方向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摄影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高校摄影学会理事长。擅长创作摄影,多幅作品发表在《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等报刊,并多次在摄影比赛和影展活动中获奖和入选。多次举办个人作品展,出版个人摄影专集《跨界》和专著《数码摄影基础教程》,主讲《轻松学摄影》课程获“国家精品视频课程”称号。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黎老师,您认为评价一幅摄影作品是否优秀,其评价标准有哪些?

黎大志教授答(以下简称答):比较公认的标准,就是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程》里面的三条标准:第一,是否有明确的主题;第二,是否有吸引人的主体,即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事物,好的摄影作品都需要有一个吸引人的亮点,比方说“春天”的亮点就有新生的杨柳;第三是作品是否做到了尽可能简洁,简洁的画面有很多益处:一方面,可以突出你的主体,另一方面,可以给观赏者留有想象的空间,另外,简洁还可以缓解审美疲劳。但是,简洁不等于没有、不等于空白,只是要求画面的规律一目了然,某些重复的事物比如波浪、线条,虽说不断重复也是简洁的。

 

问:黎老师,在浏览了您的许多摄影作品之后,我们发现,您特别注重光影的运用,您认为光影的运用对于摄影风格有什么影响?

答:光影运用通常指运用光的方向性、强度、颜色等来表达作品。我个人的光影运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光影运用。我对光影的运用,是在相对较暗的背景中寻找光亮点,利用它们来表达摄影主题。另外,我不仅仅将光影作静态表达,还会加上运动的表达,这种运动可以是相机的运动,也可以是拍摄对象本身的运动,或者两者同时运动,从而形成光的轨迹、踪影或重构,这些是我个人对摄影风格的创新。这与我的学科背景相关联,我从本科到博士期间学习的专业是力学,力学以运动的眼光观察世界,发现力与力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而运动中相对或绝对的关系更是我擅长的部分。我发现完全可以把光当做画笔去勾勒千姿百态的光影世界,这是一种非常创新的摄影手法。

 

问:黎老师,您认为纪实摄影如何才能拍得打动人?如何令自己的作品具有故事性?

答:在生活万象中,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掘动人的时刻并把它捕捉下来,加之熟练的技巧可以助你完成这个过程。比方说,曾经有一个藏族小女孩和一位老太太上车打开窗户的瞬间刚好被我捕捉到,她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画面很自然,人物非常具有质感。所以说,我们尽量要选择抓拍而非摆拍,而好的抓拍,视角和技巧都很重要。另外,要使作品更具有故事性,可以将作品拍摄过程适当地记录一下,画面产生、拍摄的过程以及拍摄过后的心得,都可以作为作品的延伸。

 

问:黎老师,您认为专题摄影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专题摄影,最主要的是要对专题所要表达的意图和专题产生的背景进行了解,到底什么原因、意趣或者现象使你产生了这个专题的想法,你主要想通过专题表达什么,这些都要事先有一种深入的、独到的分析眼光,这是做好专题摄影最重要的一点。构思和想法对于专题是非常重要的,之后才是技术。除了反应事实,拍摄者也可以拍摄自身的想法,自己关注的事物,只要拍摄内容能够获得别人的关注,那就可以称之为成功的摄影。

 

问:黎老师,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糖水片?摄影是否止步于糖水片的程度就可以了?

答:有艺术爱好这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但我们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有很高的艺术素养或者能拍出打动人的照片。我认为,糖水片能令人愉悦,这是它的优点,不过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止步于这个阶段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做出更悠远、更深刻的东西。艺术片能够通过一瞬间的创作引起人们思考,这样的照片才是我们更期待的。然而,在市面上还是以糖水片居多,这其实也是一种合理的存在,艺术家毕竟是少数。我们不能把糖水片看成低俗的事物,甚至对它不屑一顾,因为拍照片最基本的价值在于让自己感到快乐。

 

问:黎老师,您是如何看待“观念摄影是一种行为艺术”这一观点的?

答:观念摄影是关于超出了日常的行为(比如用一群人的人体摆放成一朵花的形状,这就是所谓的行为艺术)的一种表达,希望人们给予某种现象或某类人群以关注。既然被称为艺术,观念摄影作品肯定具有艺术性和美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因为观念摄影本身就是摄影家的想象,所以带有某种倾向,引发人们的思考,不是单向而是多向指向性的摄影作品。行为艺术是见仁见智的一种叙述方式,未必被社会上大多数人所认同、接受。由此可见观念摄影和行为艺术两者有一定的关联,都是希望引发人们的思考,而思考的结果事先不是那么明确。摄影家根据自己看到的画面拍摄,类似于艺术家让模特表现一种场面,一个是虚一个是实,虚实之间有着联系;照片是虚的,因为画面内容不是摄影家本人在现场所做,但是反映的是摄影家本来的意愿。观念摄影是通过摄影作品这一媒介来表达,行为艺术是直接通过自身来表现,将行为艺术拍摄下来也就成了观念摄影作品,而观念摄影本身其实就是一种行为艺术。

 

问:有一位摄影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尝试多拍摄全新的、有个性的、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姿态,而不是重复普遍的、平凡的、人们熟悉的样子。”黎老师您认为,在拍摄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答:首先我赞成这句话的观点,作为一名摄影家要尝试独特的体裁,只有创新才能超越,这是摄影创作比较高的原则。对于摄影艺术家,不应该随波逐流,必须要有自己的语言和风格,只要有一部分的观众对你产生兴趣,那么你就成功了。有时我们在风景名胜区,拍一些稀松平常的画面,但是你若捕捉到一些精彩、新颖的要点也是成功的。而这就需要坚守,通过若干年、若干次的观察、尝试才能做到。比如,在天安门你如果拍到十年一遇的漫天红霞,有可能是好运使然,但大部分情况是坚守而来的结果,这是我们所说的偶然和必然的因素问题,大量的偶然是出现在追求必然的过程中或结果里。即便师大的校园八景,要拍出韵味也不容易。图书馆的太阳西下,到底怎样才y最好看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思考。校园八景,想把八张照片都拍得令人称道,没有八年十年的功夫很难做到,因为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很难排除。

 

问:在现代传媒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艺术形式跳出了少数精英分子的圈子走向大众视野,摄影艺术尤为典型,在人人摄影、摄影作品可被无限复制的时代,摄影艺术应该如何保持自身的深度和影响力?

答:摄影走入寻常百姓家以后,对于摄影来说具有更高的挑战。你平时没见过、没去过的地方,别人都拍过了,想再让人称赞就必须要另辟蹊径,寻找独特的视角——比如我发现没有霾的长沙,美丽得像圣彼得堡;又比如说学校木兰路上的木兰花开,每年都不一样,百束齐开比一束束花开来得震撼。就如之前所说的,摄影创作的重点是创新。当下,摄影硬件和软件都很先进,很多相机还自带后期处理功能,大家都能拍出美丽精致的照片的时候,你就要有新颖的表达。此外,摆脱对相机自带功能的依赖,遵从内心来捕捉画面甚至达到一种境界这一点非常重要。还需要强调的是,摄影的“真实性”还是要坚守,摄影如果不真实就没有太多意义了。有时为表达某种诗词或者经典画面的摆拍,也算是一种创作。但是,我觉得更具有生命力的照片是对于真实情景的捕捉,既保留了真实性也有很强烈的艺术感。平时要提高自己的审美眼光,才能发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还可以拍出带有批判性的照片。拍摄是有很多话题可以展开的,我觉得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摄影。(文/陈丹曦 田晓宁)

你可能感兴趣的

尾文件模板